LETOU体育平台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关于建立若干科研创新团队的意见(试行稿)
发布时间: 2022-09-26 16:54:04 浏览量:
LETOU体育平台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关于建立若干科研创新团队的意见
(试行稿)
2022年9月26日
为了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加强我院各类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凝聚、稳定一批优秀的科研创新人才,保证学院科研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提升教师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学院决定组建若干个科研创新团队。
一、组建原则
1. 加强我院各类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凝聚、稳定一批优秀的科研创新人才,保证学院科研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提升教师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分期分批进行组建。
2. 以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以前沿性创新课题为导向,以社会服务性课题为突破口和载体,以体制与机制创新为保障,以杰出学科带头人的造就与引进为重点,以学术队伍水平和科研项目大幅度提高为目标,进行科研创新团队组织与建设。
3. 涉及多个各系(中心)组成的团队,学院科研副院长负责协助团队带头人做好协调工作。
二、科研创新团队工作任务
1. 科研创新团队是相对独立的研究实体,其主要工作任务是依托所在系、中心的科研条件与人力资源,完成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的学术梯队(推出新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
2. 学院通过支持科研创新团队从事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培养和造就一批年富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群体,同时为省级创新团队建设积蓄力量。
3. 创新团队建设要进一步推动海外智力引进工作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创新团队在引进海外人才资源、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选派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出国学习进修等方面要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
4. 创新团队在获取各级各类项目,争取科技经费,解决重大理论与技术问题、解决、引导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等要有明确、合理的建设目标。
5. 团队应每两周至少召开一次学术讨论会并进行了记录、每月月底提交科研成果汇总等;根据团队方向凝练成果,形成定期更新的项目指南;参与每学期学院组织的科研沙龙交流;每年至少邀请1位具有国家人才头衔的专家进行交流,学院负责相关经费支持;提交学院和学校科研成果汇编或宣传的材料;积极加入各类项目专家库。
6. 对于团队内近五年新进青年老师,由团队负责人或者具有丰富学术成果的团队成员担任校内科研导师,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年老师过好科研起步关,扎实团队青年老师科研能力,形成稳定良好的人才梯队。
三、 科研创新团队基本条件
1. 创新团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学术群体,可以是围绕某一重点研究方向有效整合的学术团队。科研创新团队要求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和高标准的建设目标,学院将按照“边建设、边发展,滚动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建设。
2. 创新团队要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团队成员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要着眼于团队成员整体素质提高。
3. 创新团队要有较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已取得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同时要有明确的科学研究目标。团队需要有相对集中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
4. 创新团队所在学科应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和发展潜力,团队建设对所在学科要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能够强有力地推动学科建设水平提高。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应与所在系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相统一。
5. 组建基本原则:创新团队一般由不少于3名、不超过10名教师组成,团队成员一般不允许跨多个团队;团队负责人负责团队建设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一般应由具有专业影响力的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担任;具有省级以上人才头衔的教师必须作为团队负责人;每个团队正高以上教师原则上不超过3人,且必须包含至少1位近五年入职的青年老师;非近五年退休的硕士生导师原则上必须加入一个团队,同时欢迎全院所有老师加入团队;团队的研究方向中至少有一个方向与软件工程博士点方向(软件理论与方法、软件服务工程、软件工程技术、领域软件)或学校优势学科交叉方向相关。
6. 科研创新团队自主申报,学院教授委员会评审后确定。
四、 资助与考核办法
1. 评审通过的科研创新团队,采用后资助方式,同时给予适度的启动经费支持。创建后每年根据前一年团队人均成果业绩进行评选。超过学院人均成果业绩核定合格,根据超过学院人均成果业绩百分比进行研究经费、研究生指标资助和其它场地、设备等科研条件上的政策倾斜。
2. 学院年底考核时,科研创新团队可按团队形式进行考核,由团队负责人调配团队内的成果。
3. 对科研创新团队实行严格考核与滚动发展机制。每年将对科研创新团队进行考核,审查科研创新团队年度研究工作报告,检查研究工作进展,考核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工作情况,团队是否按期召开学术讨论会并进行了记录、提交科研汇总表、形成项目指南、提交成果汇编或宣传材料等。考核结果作为继续资助,停止资助或取消创新团队称号的依据。
五、 组建流程
1. 方案征求意见。9月13日-9月26日
2. 老师们充分沟通交流自由组合,团队负责人填报组建表,报科研办。包括团队负责人姓名、2-3个研究方向、预期团队规模等。9月29日
3. 公布当前团队负责人和团队信息。9月30日
4. 部分未确定的老师与团队负责人进行沟通和双向选择。9月30月-10月3日
5. 学院教授委员会审议后,确定团队名单。10月3日
6. 对每年新进老师,提供团队信息。由新进老师与团队负责人进行沟通和双向选择后加入团队。
附件1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科研创新团队组建表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科研创新团队组建表
| 团队负责人 | 
 | 
| 负责人职称 | 
 | 
| 负责人联系方式 | 
 | 
| 团队名称 | 
 | 
| 团队研究方向 (1-3个方向,每个方向不超过100字介绍) | 方向1: | 
| 方向2: | |
| 方向3: | |
| 预期团队规模 | *** 人 | 
| 团队成员 | 
 | 
| 预计当年产出成果(可根据实际成立的团队规模调整): | 新增科研经费(其中专利转化经费): ***万(***万) | 
| 新增论文:**篇(A3以上);***篇(B1) | |
| 新增项目:**项 | |
| 科技奖励:***项 | |
| 其他成果: | 
团队的研究方向中至少有一个方向与软件工程博士点方向(软件理论与方法、软件服务工程、软件工程技术、领域软件)或学校优势学科交叉结合方向相关。
附件2 近五年新进青年教师信息
| 1 | 赵佳佳 | 光纤及光器件 | 机器学习 | |
| 2 | 吴志强 | 云计算,大数据 | 信息安全 | |
| 3 | 徐超 | 计算机优化算法 | 
 | |
| 4 | 阮昌 | 数据中心网络、机器学习 | 
 | |
| 5 | 徐梓桑 | 网络安全 | 区块链、身份认证、密码学 | |
| 6 | 张煌 | 格密码、区块链、概率证明系统、混淆 | 
 | |
| 7 | 刘文正 | 网络空间安全,安全身份认证和密码应用 | 
 | |
| 8 | 邓锬 | 嵌入式系统优化,智能算法优化与应用,数据调度 | 
 | |
| 9 | 李妍 | 5G/6G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3D网络架构、大规模MIMO、小蜂窝网络) | 
 | |
| 10 | 姚卫 | 神经网络及其动力学 | 忆阻系统及其图像加密 | |
| 11 | 张文杰 | 大规模MIMO、毫米波通信 | 
 | |
| 12 | 邝利丹 | 脑功能信号分析、盲源分离、深度学习 | 
 | |
| 13 | 胡晋彬 | 高性能网络:数据中心网络拥塞控制、负载均衡与调度 | 网络智能:分布式深度神经网络系统通信优化 | |
| 14 | 毛宜钰 | 量子保密通信 | 机器学习 | |
| 15 | 黄浩炜 | 并行计算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
| 16 | 岳 磊 | 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系统 | 高速光信号处理 | |
| 17 | 曹嵘晖 | 云计算 | 虚拟化技术 | |
| 18 | 荣国桢 | 算法图论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
| 19 | 冯 鹏 | 认知无线网络 | 同步地图定位与建图 | |
| 20 | 廖苗 | 医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 | 模式识别 | |
| 21 | 项炬 | 生物信息学 | 
 |